促进“警、网、法”充分融合浙江余姚建立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机制
不论是自建还是他方投资建设的光伏分布式电站,这项奖励均属屋顶业主,是对提供屋顶建设光伏电站的一次性奖励。
特此通知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5月9日备注:目前只针对南网地区,文件还没有正式发布,其他地区我们也在密切关注,真心希望门槛能稍微低一些,但是应该规范的还是要规范的。但需要在并网前提交《居民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安全责任声明》(格式见《规范》附件),其他相关规定不变。
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分布式光伏竣工检验服务规范》但需要在并网前提交《居民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安全责任声明》(格式见《规范》附件),其他相关规定不变。特此通知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5月9日备注:目前只针对南网地区,文件还没有正式发布,其他地区我们也在密切关注,真心希望门槛能稍微低一些,但是应该规范的还是要规范的。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分布式光伏竣工检验服务规范》。根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分布式光伏竣工检验服务规范》要求,为简化光伏报建手续,对于居民接入380(220)伏分布式光伏项目,从即日起不再要求客户委托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开展设计和施工
政策发布已经一年多,从现实情况看来,地方政府虽然对光伏扶贫态度非常积极,但投入35%的初始投资补贴往往十分困难。比如,一个办法是由地方政府对户用和基于农业设施的光伏扶贫项目给予35%初始投资补贴、对大型地面电站给予20%初始投资补贴;国家按等比例进行初始投资补贴配置;户用和基于农业设施的光伏扶贫项目还贷期5年、享受银行全额贴息,大型地面电站还贷期10年、享受银行全额贴息,等等。据马弋葳介绍,目前普通电站、领跑者计划项目须通过竞电价获得指标,超额收益的消失不仅对行业长期ROE(净资产收益率)及估值水平有所影响,还影响融资性增长商业模式从而进一步降低行业估值。
在昨天于上海举行的光伏亿家分布式项目合作及创新金融峰会上,多位业内人士表达了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前景看好。在这种情况下,不受限电、补贴拖延和竞电价政策影响的分布式光伏就显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以上各种问题直接影响了资本的进入。因此,要推进分布式光伏的大发展,必先解决分布式本身存在的这些痼疾并破解随之而来的风险。
在光伏产业浸淫多年的上海新能源协会会长朱元昊称,分布式光伏之前遭遇过一系列行业痛点,主要包括:小而分散的规模进一步提高了并网难度、25年运营周期所涵盖的配件质量风险、安装环境复杂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业主资质问题可能造成的电费回收风险、安装过程不规范导致的电站质量隐患。从政策层面看,我国已颁布了大量政策促进分布式光伏发展。
这样,项目的经济性将得到保障。国家能源局日前下发《关于下达2016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今年全年的光伏装机目标为18.1GW,但同时规定利用固定建筑物屋顶、墙面及附属场所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以及全部自发自用的地面光伏电站项目不限制建设规模。在全国范围电改完成(电价大幅下降)前,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上调的空间有限。虽然对集中式发电观点不一,但各部委、电网、中央财政对分布式光伏的政策意图却是高度一致的
2015年光伏实际完成新增装机15.13GW,其中集中式光伏装机13.74GW,占91%。笔者由此提出几点建议:第一,中国分布式光伏发展首要的还是理顺价格机制。一旦理顺市场、找到合适的价格机制与推广模式,分布式光伏的发展速度可能将持续高于其他能源发电品种。在已建成的或审批通过的项目中,中国光伏仍以较大规模的集中式电站为主,分布式数量与总装机数仍处于较低水平。
之后在政府的支持下,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放开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光伏市场的繁荣,中国光伏产业步入了良好的发展轨道,过剩产能得到一定消化,产业集中度快速提高,产品成本迅速下降。从总量上看,2014年和2015年中国分布式光伏发展目标定得过高,如果能够制定得更接近实际,应能更好地完成,避免规划的无效性。
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光伏行业经过了较快速度的发展,2012年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第三,目前集中式光伏收益率远远高于分布式光伏,因此市场会将更多的投资引入集中式光伏。
而光伏组件内销比例从2010年的15%增至2013年的43%。(林伯强作者系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虽然2013年由于双反引起的行业波动造成了价格的小幅上扬,但总体上看近年来还是呈持续下降趋势。国家应继续加强从分布式试点入手,寻找更多的地方补贴模式,然后将成功模式迅速向全国推广。2013年累计并网运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7.5GW,其中光伏电站14.8GW、分布式光伏2.6GW,全年累计发电量90亿千瓦时,新增装机量居世界首位。应把理顺价格、找到适合中国分布式光伏发展的路子作为首要考虑。
简单以排名前五的企业总营收与总出货量之比衡量组件单位出货成本可以看出,2010年所列排名前五的企业总营收与出货量之比为1.67,而2014年下降到0.69,下降了59%。除了行政上的装机规模疏导和管控,加紧建立西部集中式光伏发电外送通道,加快发展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远距离输送与消纳技术,将有利于中国实践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与减排承诺。
第二,中国的分布式发电目标应谨慎制定。从各地区分布式发展目标看,规划制定应该更多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如地区的经济发展、电价与电网、光照资源禀赋以及能源结构等。
现阶段从财务上说,目前国家上网电价政策或是加上各地已出台的额外补贴政策,都很难将项目财务盈利提升到有效激励投资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该文件反映了政府持续支持光伏应用发展特别是分布式光伏的决心和偏好。
但是,2014年中国新增装机中,光伏电站为8.6GW,分布式光伏仅为2.1GW。集中式光伏装机超额完成,分布式光伏与规划目标相差甚远。2013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财政部和国家电网正式明确了光伏上网电价补贴政策,随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光伏发展,如并网接入、项目备案等。2010年中国光伏组件年产量为10.8GW,2013年迅速增加到35GW,占全球份额超过60%。
二是行业集中度迅速提高,提高了竞争力、降低了成本。长期来看,如果需要过渡到真正的配额制,电力市场化改革可能需要走在前面。
但是,不断下降的集中式光伏利用小时数又说明分布式才是光伏发展的方向。如果雾霾治理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在雾霾严重地区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可能很不经济。
三、国内光伏企业快速发展,引致光伏成本大规模下降。基于2014年的情况,2015年国家能源局下发《2015年全国光伏发电年度计划新增并网规模表》(征求意见稿),把2015年度光伏发电新增规模定为15GW,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8GW、分布式光伏7GW,分布式光伏中屋顶分布式最低规模为3.15GW。
由于当时行业发展主要依靠国外市场以及后来遭到双反,行业发展遭受重挫。可以说,中国分布式光伏发展尚未找到最适宜的支持模式。中国国内光伏市场有了明确的政策指导并迅速发展。中国光伏发展除了政策利好,至少还有两个行业利好:一是光伏成本持续大幅度下降,光伏组件价格已经突破4元人民币/瓦的关口。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现阶段严重的大气污染,特别是雾霾对光伏发电的影响较大。中国的光伏配额制与国外通行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存在根本上的差异,其实际上是要求各省市和地区制定额外的分布式光伏补贴。
因此,可以对长期规划在时间上进行细分。从2014年中国排名前五的光伏制造企业(按全年组件出货量计)的情况,可以看出:一、中国的光伏领头企业经过2012年前后的调整与重组,企业规模与营收状况有了很好的发展,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且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光伏发电与其他发电相比的优势在于工艺较为成熟,施工时间短,容易短时间内见效。从目前的光伏装机发展来看,集中式光伏依然是投资者的首选。